頭部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在線服務 > 便民服務 > 社保保障 > 養(yǎng)老服務

社會保障協定知多少


來源:本網-連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 發(fā)布時間:2021-11-03 15:07:11 字體大小: 瀏覽次數:-

1.png


什么是社會保障協定?

為什么會有社會保障協定?

依據社會保障協定出具的參保證明如何辦理?

一起來看視頻了解吧!

2.png

一、社會保障協定的由來

一百多年前,在工業(yè)革命蓬勃發(fā)展的歐洲大陸,法國和意大利簽署了全球首部社會保障協定。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世界各國間締結的社會保障協定已多達3500多部。社會保障協定的發(fā)展歷程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相生相伴。它們有效保護了跨國企業(yè)和勞動者的社會保障權益,極大便利了國際經貿合作和人員往來,成為國際間社會保障事務舉足輕重的協調機制。

二、社會保障協定要解決的問題

社會保障協定重點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跨國就業(yè)人員在流動過程中因被兩國社會保障制度覆蓋而產生的雙重繳費問題;二是跨國就業(yè)人員社會保障待遇的便攜性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協定締約國在對等、互惠、協作的原則下,明確了諸如繳費互免、年限互認、待遇累加等開放包容的解決方案。

三、我國社會保障協定的商簽工作進展

我國社會保障協定締約工作起步于本世紀初,迄今已走過2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2001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社會保險協定》正式簽署。這是我國簽署的第一部社會保障協定。隨后,我國在社會保障領域的朋友圈不斷拓展,與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了技術磋商和雙邊談判。目前我國已與德國、韓國、丹麥、芬蘭、加拿大、瑞士、荷蘭、法國、西班牙、盧森堡、日本、塞爾維亞12個國家正式簽署了社會保障協定。其中,11個社會保障協定已先后生效實施。此外,我們和奧地利、羅馬尼亞、捷克、葡萄牙、俄羅斯、印度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qū)正在進行或者即將啟動社會保障協定談判,有的國家談判即將完成。

四、我國社會保障協定商簽及

執(zhí)行工作主要成就

雙邊社會保障協定的簽署和實施,便利了國際經貿往來和人員交往,有效保障了我國出境工作人員的社會保障權益,切實減輕了我國企業(yè)在境外的社會保險繳費負擔,為服務我國對外開放大局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tǒng)計,自2002年我國簽署的首部社會保障協定生效實施以來,有超過5萬名出境工作人員從中獲益,相關企業(yè)共節(jié)省境外社會保險費成本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五、我國雙邊社會保障協定的特點

目前,我國簽署社會保障協定的出發(fā)點是保護在外就業(yè)的勞動者權益,聚焦跨國企業(yè)和勞動者在派出國和工作國雙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問題,重點采用互免繳費的方式減輕我國外派企業(yè)和人員負擔。我國已簽署的社會保障協定,從覆蓋的人員范圍看,主要是派遣人員、船員和航空器上人員、外交官和公職人員等群體;從主要內容看,主要是雙重繳費的豁免;從險種看,主要是養(yǎng)老保險和失業(yè)保險,有的只有養(yǎng)老保險,不含醫(y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

六、我國社會保障協定商簽工作下一步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會與更多的國家和地區(qū)開展社會保障協定談判工作,更好地服務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相互促進的新發(fā)展格局;適應全球疫情形勢,改進和完善社會保障協定談判方式;加強對協定覆蓋人群等問題的研究,完善升級協定文本,更好地適應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發(fā)展,更好地維護我國走出去企業(yè)和員工的社會保障權益。

七、依據社會保障協定出具的

參保證明如何辦理

參保證明依據雙邊社會保障協定出具,是跨境工作人員在派出國參加社會保險的重要憑證??缇彻ぷ魅藛T可以憑借該證明免除在工作國繳納相關社會保險費。

已經在我國參保并赴與我國簽署雙邊社會保障協定的國家工作的人員,可以選擇網上和線下兩種方式免費申請辦理參保證明。

網上申請:申請人訪問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在線填寫相關信息并提交申請。

平臺:(http://si.12333.gov.cn)

線下申請

申請人訪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門戶網站“服務之窗”欄目下載申請表。申請人對照填表說明填寫申請表,提交至參保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審核,由他們填寫相關信息并加蓋公章。申請人將填寫完整的申請表郵寄或送交至人社部社保中心。

網:www.mohrss.gov.cn)

八、咨詢方式

想要了解參保證明辦理詳細信息,您可以訪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戶網站“服務之窗”中的“服務目錄”欄目查詢辦事指南。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撥打電話010-89946777,或發(fā)送郵件到sbzx_guojichu@mohrss.gov.cn向人社部社保中心咨詢。


信息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footer底部